第三临床医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本科审核评估 | 研究生工作 | 下载专区 
热点文章
研究生导师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生工作>>研究生导师简介>>正文
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2022-09-22 10:15  

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

博导:何伟1,黄宏兴2,王斌3,陈雷雷4,魏秋实5


何伟1,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教授(二级),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

研究方向:股骨头坏死临床与基础研究。

工作情况:1985年至2020年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大骨科主任、副院长等;2020年2月14日至今担任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首席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带头人。

学习经历:1978年9月-1983年6月就读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9月-1988年6月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获硕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骨循环硏究会(ARCO)中国区副主席、全国股骨头坏死保髋联盟理事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保髋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保髋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循环与骨坏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黄宏兴2,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广东省名中医,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博、博士后合作教授。

研究方向:1.中医药治疗骨伤疾病;2.骨质疏松症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教科主任、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规培办主任,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骨质疏松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学骨质疏松方向学科带头人,黄宏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是政协广州市荔湾区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6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骨质疏松症、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跌打损伤等,特别是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相关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主持或参与制定诊疗指南2个、专家共识5个、团体标准1个、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1个。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等50多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1项、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曾获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频道“医德风范--2020卓越成就”荣誉称号、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奖”和第六届“学科成就奖”、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杰出贡献奖”和“创新团队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二届“羊城好医生”等荣誉称号。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4名、硕士研究生29名。

学习经历:1980.09-1985.07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03-2006.06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出师,师承名中医刘庆思教授;2008.09-2011.06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学科组组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肌肉与骨骼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基础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发展共同体副主席;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学组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骨科管理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广东省保健协会首席保健专家;广东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科技评审专家、药品注册审评专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专家、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等。


王斌3,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博导。

研究方向:中医药干预骨髓基质细胞促进组织修复。

工作情况: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正骨科副主任。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专注于:足踝创伤骨折、足踝创伤后遗症、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足踝畸形;四肢骨折脱位、骨盆及髋臼骨折、陈旧性骨折、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急慢性骨髓炎等。

主持在研及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完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10余项,累计发表及参与发表SCI学术论文7篇,国内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骨伤科专著4部。培养硕士研究9人,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13人。

学习经历: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3月至9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第10届卫生部全国创伤骨科进修班学习;2012年AO创伤骨科高级研修班学习结业,曾入选2012年度AO创伤骨科讲师团;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高级研修班结业。

学术兼职:广东省医师协会足踝专业组学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专家,《中医药临床》杂志编委。


陈雷雷4,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博导。

研究方向:股骨头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从股骨头坏死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学、微观影像学、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视觉等方面,对股骨头坏死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影像学特征、“围塌陷期”及中医药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本人所参与的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工作情况: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科副主任。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师从我国著名股骨头坏死专家何伟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10年。

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参译临床专著2部,参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共9项,获资助经费300余万,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1项,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1人,协助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人。

学习经历:201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University hospital of Western Ontario、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分子诊断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科技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成员,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成果转化应用分会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骨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


魏秋实5,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南部战区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后,副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博导。

研究方向:专注于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骨与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上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研究基础。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首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副主编《中医学与周易》1部,参编《成人髋关节外科学之保髋手术学》、《髋关节外科学》、《ASMBR代谢性骨病与骨矿盐代谢障碍学》、《儿童与青少年髋关节学》译著4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影响因子累计107.238,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492。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培养硕士研究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6人。

学习经历: 2001-2009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2012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南部战区总医院取得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后经历。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分会骨坏死骨缺损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科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正骨》青年编委。

硕导:黄宏兴1,邵敏2,陈雷雷3,魏秋实4,程英雄5

陈群群6,龚春柱7,贾斌8,林文平9,王常德10


黄宏兴1,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广东省名中医,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

研究方向:1.中医药治疗骨伤疾病;2.骨质疏松症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教科主任、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规培办主任,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骨质疏松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学骨质疏松方向学科带头人,黄宏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是政协广州市荔湾区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6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骨质疏松症、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跌打损伤等,特别是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相关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主持或参与制定诊疗指南2个、专家共识5个、团体标准1个、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1个。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等50多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1项、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曾获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频道“医德风范--2020卓越成就”荣誉称号、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奖”和第六届“学科成就奖”、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杰出贡献奖”和“创新团队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二届“羊城好医生”等荣誉称号。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4名、硕士研究生29名。

学习经历:1980.09-1985.07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03-2006.06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出师,师承名中医刘庆思教授;2008.09-2011.06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学科组组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肌肉与骨骼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基础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发展共同体副主席;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学组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骨科管理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广东省保健协会首席保健专家;广东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科技评审专家、药品注册审评专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专家、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等。


邵敏2,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一直从事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及临床经验,在骨关节病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在中医经典经方防治骨伤科疾病方面也有较深入研究。

工作情况:1995.7-1996.8: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江西省余江县人民医院住院医师;2001.7至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附属骨伤科医院),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骨科主任。

学习经历:1990.9-1995.6: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1996.9-2001.6: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第一批博士研究生。

学术兼职: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第一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骨伤科手术学》副主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肿瘤与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基础研究专委会常委,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关节运动伤害学组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中药管理分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骨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


陈雷雷3,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股骨头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从股骨头坏死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学、微观影像学、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视觉等方面,对股骨头坏死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影像学特征、“围塌陷期”及中医药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本人所参与的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工作情况: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科副主任。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师从我国著名股骨头坏死专家何伟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10年。

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参译临床专著2部,参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共9项,获资助经费300余万,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1项,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1人,协助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人。

学习经历:201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University hospital of Western Ontario、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分子诊断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科技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成员,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成果转化应用分会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骨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


魏秋实4,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南部战区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后,副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专注于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骨与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上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研究基础。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首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副主编《中医学与周易》1部,参编《成人髋关节外科学之保髋手术学》、《髋关节外科学》、《ASMBR代谢性骨病与骨矿盐代谢障碍学》、《儿童与青少年髋关节学》译著4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影响因子累计107.238,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492。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培养硕士研究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6人。

学习经历: 2001-2009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2012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南部战区总医院取得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后经历。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分会骨坏死骨缺损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科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正骨》青年编委。


程英雄5,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

工作情况:从事骨伤科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始终贯穿骨伤科的先进理念,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适应症,积极掌握和应用国内外骨科新技术,并强调生物学固定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重视循证医学的观点和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并将其作为临床治疗决策的指导思想,引入围手术期康复理念,在运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有较深入的认识。

学习经历:2002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获中医骨伤科学士学位,2005年、2010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分别获中医骨伤科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14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修学习,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创伤骨科大师班学习,2019-2021于江苏南京参加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班学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云南省中医院跟随名师学习流派传承特色技术。

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 ,发表及参与发国内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骨伤科专著2部。

学术兼职: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石氏伤科特色技术传承人、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特色技术传承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教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


陈群群6,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髋膝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临床工作:广东省第六届“羊城青年好医生”,广东省第六批柔性援藏医疗人才。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工作。临床上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骨髓水肿综合征、髋臼股骨撞击综合症及其它髋部病变的治疗;膝关节炎、膝关节内及关节外畸形的保膝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夏科氏关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髋膝关节病的保髋、保膝治疗(手术和非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中医药调护、快速功能康复、术后疼痛及术后感染的诊治。

学习情况:硕士、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师从全国著名髋关节病专家何伟教授;2017、2019年先后在中国台北三军总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研修学习。

先后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 3篇,参编参译著作3部。

学术兼职: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临床学组组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肿瘤与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委员会骨关节外科分会委员。


龚春柱7,男,福建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骨与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工作情况: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擅长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性疾病以及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和研究,积累了大量诊断治疗经验,对于髋、膝关节置换术,特别是复杂初次人工髋、膝关节置换与髋、髋关节翻修术、髋部骨折等手术及保守治疗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2019年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主持各项科研课题6项;主编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

学习经历:200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分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正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第一届关节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深圳市医学会骨质疏松第三届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骨科分会理事会理事。


贾斌8,男,哈尔滨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骨创伤的微创治疗、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候学表现,以及炎性反应综合征、血栓栓塞症等骨折严重并发症的中医药预防。

工作情况:主要从事骨创伤、创伤并发症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复杂骨创伤以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8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2本,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为2014年度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习经历:1989至1994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骨伤科专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外科专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学术兼职: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足踝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创伤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专业组成员;《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委;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协会理事;世界中医院学会联合会骨与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足踝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华南分会委员;深莞惠足踝外科联盟第一届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创伤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林文平9,男,福建医科大学骨外科博士,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脊髓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工作情况:长期从事骨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脊柱微创手术。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和福建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硕士生导师,培养6名硕士研究生,其中一名学生的学位论文获评2018年度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在脊髓损伤的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该领域以第一负责人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省科技厅、3项省卫健委、1项省教育厅、1项深圳市科创委等资助的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源杂志发表论文16篇,在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习经历:2003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获得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获得骨外科博士学位;2013年11月赴美国北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一年。

学术兼职: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基础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青委会基础学组委员、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委员、欧洲脊柱外科学会(EUROSPINE)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融合学组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王常德10,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外科学(骨科)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关节外科及股骨头坏死临床基础研究。

工作情况:主要从事关节外科及老年髋部骨折、四肢骨折诊治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8年,对关节外科及老年髋部骨折、四肢骨折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卫健委专项基金、国自然基金7项,省市级课题5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余篇,其中SCI 7篇,中文核心7篇,参编著作1本,发明专利1项。

学习经历:200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9年兰州大学外科学专业毕业,获外科学(骨科)硕士学位;2017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外科学专业毕业,获外科学(骨科)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甘肃骨科学医师分会委员、粤莞惠大湾区骨肿瘤专科联盟常务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协会正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协会院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

博导: 邵敏1

邵敏1,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博导。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一直从事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及临床经验,在骨关节病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在中医经典经方防治骨伤科疾病方面也有较深入研究。

工作情况:1995.7-1996.8: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江西省余江县人民医院住院医师;2001.7至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附属骨伤科医院),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骨科主任。

学习经历:1990.9-1995.6: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1996.9-2001.6: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第一批博士研究生。

学术兼职: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第一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骨伤科手术学》副主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肿瘤与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基础研究专委会常委,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关节运动伤害学组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中药管理分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骨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


硕导:何伟1,张庆文2,梁祖建3,蔡桦4,魏合伟5,原超6,李钊7,张志海8,刘海全9,柴生颋10,万雷11,李颖12


何伟1,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教授(二级),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博士后合作导师。

研究方向:股骨头坏死临床与基础研究。

工作情况:1985年至2020年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大骨科主任、副院长等; 2020年2月14日至今担任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首席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带头人。

学习经历:1978年9月-1983年6月就读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9月-1988年6月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获硕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骨循环硏究会(ARCO)中国区副主席、全国股骨头坏死保髋联盟理事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保髋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保髋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循环与骨坏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张庆文2,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股骨头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血栓并发症中西医结合防治”。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疾病研究所副主任。毕业后一直从事以髋、膝关节为主的关节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髋、膝关节为主的各种关节疾病和损伤,如股骨头坏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膝关节感染、类风湿及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膝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运动损伤等。熟练开展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微创关节镜手术,保留自身髋、膝关节的重建矫形手术等关节骨科各类高难度手术。

历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省、部、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4项。发表SCI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获专利8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学习经历:1993年本科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2006年获硕士学位。曾先后赴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美国纽约以色列医院、美国费城骨科医学院、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圣安德鲁战争纪念医院等地进修、培训学习。

学术兼职: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成果转化分会副会长。


梁祖建3,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和骨代谢疾病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目前主要立足骨发育生物学与骨生物力学进行骨衰老的相关研究。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骨科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五科(骨质疏松科、风湿骨科)主任,广东省第一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

学习经历: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进修、学习。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肌肉骨骼疾病学组副主任委员。


蔡桦4,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工作情况: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质疏松科(风湿骨科)工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各种骨折、脱位、关节炎、颈肩腰背痛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骨质疏松症、老年髋、膝关节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类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诊疗体系;在骨质疏松症、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陈旧性骨折)、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骨及关节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1项,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学习经历:

1978年9月-1983年7月在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攻读学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攻读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学位;

2004年9月-2007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攻读中医骨伤科专业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曾任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药品招标评标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魏合伟5,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运动医学、骨质疏松。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从事骨伤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

学习经历:199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上肢青委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培训中心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中医学组委员等。


原超6,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脊柱退变性疾病。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脊柱科主任。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脊柱病科负责人。从事骨伤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科研一线工作24年,具有深厚的中医骨伤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运用中医药防治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尤其在中医药防治脊柱退行性疾病方面的显著疗效深得病人信赖。

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持省局级课题多项。培养硕士研究生7人。

学习经历:1993年本科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2002年获得中医骨伤科学硕士学位。2003年到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学习。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脊柱疼痛与内镜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地区微创脊柱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成员。第五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李钊7,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学士学历,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博士学位,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病。

工作情况,从事骨伤科医教研工作二十九年,对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折、脱位、颈肩、腰背痛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等疾病。 近年来致力于关节软骨下骨微骨折与关节炎的关系中医药治疗研究。

学习经历,1987-9至1992-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习。2002-9至2005-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2008-9至2011-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学术兼职:广东省药品招标评标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肿瘤与骨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张志海8,男,医学博士,本科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骨与关节损伤、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刘庆思教授。本人从事骨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对各种骨折、脱位、筋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将传统中医疗法与手术相结合治疗各种疾病。并于2004年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进修半年,以创伤,尤其是关节损伤为主。

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既往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已毕业6名,在读3名,其中7名为专业型研究生,2名为科研型研究生。

学习经历:

1991.9-1994.6,湖南中医药大学,骨伤科专业,大专;

1999.9-2002.6,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专升本,医学学士;

2005.9-2008.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医学硕士,导师黄宏兴教授;

2009.3-2012.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医学博士,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刘庆思教授。

学术兼职: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刘海全9,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

工作情况:先后于全军脊柱外科中心解放军第211医院骨科、解放军总医院、美国Rutgers大学进修、学习。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关节疾患、四肢创伤、骨质疏松症等疾患,对中西医结合防治骨关节退行性疾患、防治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研究。

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主编著作2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学习经历:1999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于佛山市中医院从事博士后在站研究工作。

学术兼职: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经筋及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


柴生颋10,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研究。

工作情况:2004.7至2009.1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工作,任主治中医师;2010.1至今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科,主任中医师,任科室副主任。

学习经历:1993.9至1998.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2001.9至2004.6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研究生;2008.8至2012.6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参加中医师承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援疆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肿瘤与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委员。


万雷11,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等退行性疾病。

工作情况:自2006年7月毕业至今一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中医师、副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质疏松及其骨折,运动损伤、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和痛风性关节炎等,其中骨质疏松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主要围绕Wnt信号通路、线粒体Bcl2基因和LncRNA-miRNA-mRNA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机制开展研究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羊城青年好医生,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和青年英才培养对象,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培师承导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获批专利5项,出版专著3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并获第八届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HOMA)奖“杰出青年学者奖”。已招收硕士5人。

学习经历:

1998.9~2003.7,河南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学士

2003.9~2006.7,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硕士

2008.9~2011.7,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博士

2012.4~2012.1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修学习

学术兼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发展共同体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学科组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管理分会科研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中医学组秘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专家。


李颖12,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研究。

工作情况: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具有深厚的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颈肩腰腿痛病、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椎体骨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熟练掌握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退行性疾病的传统手术,尤其擅长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和骨质疏松手术治疗等。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州市“珠江新星”项目以及广州市市校(院)联合资助(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项目等14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EI论文3篇。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并获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HOMA)奖“杰出青年学者奖”。

学习经历:1998年9月至2003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博士后。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学科副组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脊柱外科管理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等。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型

硕导:陈冠林1


陈冠林1,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员。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导(学术型)。

研究方向: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及消化道疾病研究。

学习经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本科毕业,并于该校获医学硕士、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任中国药理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等。


中医内科学,专业型

博导:孙志佳1

孙志佳1,男,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型博导。

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呼吸和危重症的中西医诊治。

工作情况: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和危重病症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感染性肺疾病和呼吸重症,主持和主要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省级及校级科研进步奖4项,2018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奖”、并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19年获得“第五届羊城好医生”称号,是省级教学团队“广东省中医全科医学(内科)教学团队”负责人。

学习经历:1988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中医内科学呼吸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硕导:孙志佳1,林兴栋2,宋盛青3,黄平东4


孙志佳1,男,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呼吸和危重症的中西医诊治。

工作情况: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和危重病症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感染性肺疾病和呼吸重症,主持和主要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省级及校级科研进步奖4项,2018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奖”、并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19年获得“第五届羊城好医生”称号,是省级教学团队“广东省中医全科医学(内科)教学团队”负责人。

学习经历:1988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中医内科学呼吸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林兴栋2,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导。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温病学、中医热病(岭南温病、病毒性疾病和温病湿热证)及脑病(脑血管病、神经感染免疫性疾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工作情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良好的教学效果,多次荣获 “优秀临床带教老师”, “实践教学优秀带教老师”; “临床和课堂教学观摩二、三等奖”等奖励。曾主讲多班种《温病学》《神经病学》课程,曾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参加“十五”“ 十一五”国家科技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项目“著名温病学家刘仕昌教授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及名老中医彭胜权、林培政教授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岭南常见病毒性疾病湿热特征及证治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长时程增强效应升降散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敏化的机制研究”。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生物致病因子致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分子免疫学特征”“从肠道菌群动态变化及免疫炎症机制探索温病湿热证“湿”“热”实质”。

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著作7部。共招收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4名,已毕业10人。

学习经历:自199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长期从事中医热病(岭南温病、病毒性疾病和温病湿热证)及脑病(脑血管病、神经感染免疫性疾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师承著名温病学家、名中医刘仕昌、彭胜权、林培政教授,是刘仕昌、彭胜权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核心成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第一期杏林英才培养对象,是科室创建广东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的主要骨干,国家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和临床重点专科申报和验收专家,国家科技奖、华夏医学奖评审专家。参与全国脑病专科常见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制定和修订工作。系统总结岭南病毒性脑炎的中医证治规律,长期开展岭南温病湿热证治及病毒性疾病研究。

学术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服务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老年病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常委、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宋盛青3,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士,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工作情况: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常见心血管及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对急危重病症的抢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教学奖励基金”优秀教师提名奖等。培养硕士3人,协助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

学习经历:1987.09-1992.07在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05-1998.11在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心血管病学、危重病医学;2004.01-2004.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心血管病学;2005.01-2005.04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超声心动图学。

学术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疗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


黄平东4,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经典治疗临床常见疾病研究

工作情况: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30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理论诊治内科疾病,尤其在运用中医经典治疗临床常见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学习经历: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康复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资深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太极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医妇科学,专业型

博导:李坤寅1

李坤寅1,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妇科学专业型博导、博士后合作教授。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月经病及妇科癥瘕。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孕等妇科疾病,尤其擅长妇科腹式手术、阴式手术、恶性肿瘤根治术等,曾应邀到美国、西班牙、台湾、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地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主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项、广东省中管局专项1项、高水平大学重点项目及建设项目各1项等,发表科研学术论文80余篇,编写论著9部,获广东省教育厅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和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共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

学习经历:2003.03-2006.06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出师,师承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教授;2007.09-2010.06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妇幼健康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泰国中医研究院顾问。第三届“羊城好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柔性引进团队组长。作为“2017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支援贵阳。


硕导:李坤寅1,叶敦敏2,关永格3


李坤寅1,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妇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月经病及妇科癥瘕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孕等妇科疾病,尤其擅长妇科腹式手术、阴式手术、恶性肿瘤根治术等,曾应邀到美国、西班牙、台湾、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地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主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项、广东省中管局专项1项、高水平大学重点项目及建设项目各1项等,发表科研学术论文80余篇,编写论著9部,获广东省教育厅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和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共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

学习经历:2003.03-2006.06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出师,师承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教授;2007.09-2010.06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妇幼健康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泰国中医研究院顾问。第三届“羊城好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柔性引进团队组长。作为“2017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支援贵阳。


叶敦敏2,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药配合妇科腔镜技术防治女性生殖障碍;中医药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宫颈高危hpv病毒的临床研究。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二科主任。从事中医妇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工作30年,具有深厚的中医妇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运用中医药配合妇科腔镜技术防治女性生殖障碍,辅助生育技术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科普畅销书系列《怀得上,生得下》1、2、3册。曾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优秀社会实践带教老师”“广东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羊城好医生”“南国书香节受读者欢迎十大畅销书作者”“广东好医生优胜奖”等称号。培养硕士研究生29人。

学习经历:1991年本科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2009年获得中医妇科学硕士学位。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


关永格3,女,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女性生殖障碍及妇科杂病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二科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月经不调、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自然流产、妇科炎症等疾病,熟练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重症的诊断与处理,能熟练开展妇科常见腹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擅长腹腔镜下各种不孕症相关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等,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宫腔镜下输卵管介入再通,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解术等。

主持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创新项目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校级课题3项,并作为前三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0余篇,SCI论文1篇。2015年度荣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四届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羊城青年好医生。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

学习经历:2006.09-2011.0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硕博连读;2014-2018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为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传承工作室成员,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学术继承人,师从于李坤寅教授。

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妇幼健康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优生优育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医儿科学,专业型

硕导:陈文利1

陈文利1,女,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儿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医儿科学。

工作情况: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7年,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临床医疗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儿科疾病,尤其小儿发热,咳喘,肺炎,腹泻,疳积,腹部淋巴结炎,鼻炎,鼻出血,手足口病,小儿多动,抽动症等,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如伤寒论,温病学说防治儿科常见病及治疗儿科疑难杂症。

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工作,培养研究生7名。已承担并完成广东省科技基金课题1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省卫生厅课题1项,市区级课题2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共10多篇。

学习经历:1979年9月--1984年6月河南中医学院毕业。

1987年9月--1990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毕业。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儿科呼吸联盟成员。


中医外科学,专业型

硕导:敖雪仁1

敖雪仁1,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及微创手术治疗胃肠、甲状腺、乳腺疾病,如腹部脏器损伤、胃肠穿孔及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各类腹壁疝等,对急腹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习经历:1993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或医学硕士学位。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肛肠保健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国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针灸推拿学,专业型

硕导:曲崇正1

曲崇正1,男,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中医针灸推拿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针灸推拿防治中医筋伤学疾病的研究。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附属骨伤科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国家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二批),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推拿科负责人;擅长运用传统的推拿针灸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四肢筋伤、神经系统疾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

先后主持各级科研基金4个,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4部,音像教学视频1部。。

学习经历:1994年9月至1999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学习,获本科学历、针灸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参加高校教师在职教育,获中医骨伤科学硕士学位;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参加国家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学习,获临床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国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保健协会经络保健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保健协会针灸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岭南飞针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获得的荣誉:获广东省团省委等授予2013年广东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团干部标兵”称号、第五届“羊城好医生”等10余项各级荣誉称号。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术型


博导:赵可伟1


赵可伟1,男,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大学本科学历,主任技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学术带头人,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检验方向)学术型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骨质疏松、中药外泌体与分子诊断学方向。长期致力于重大疾病快速检验诊断的临床与科研工作,聚焦在非编码RNA、中药外泌体领域,在骨质疏松和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有深入研究。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主任,骨质疏松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主编检验论著一部,参编外泌体专著一部,主持国自然、省自然和省科技等项目十余项,近年来带领科室课题组开展了关于中药外泌体与疾病的系列研究,有坚实的医学科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在研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多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等论文十余篇,共培养研究生4名,目前在读博士1名,硕士5名,协助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

学习经历:1999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Bioscience reports、Bioengineered等杂志审稿专家。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检验技术标准化分会免疫学组员。


临床医学,学术型


硕导:赵可伟1张延伟2,张素萍3张新建4,李保林5


赵可伟1,男,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大学本科学历,主任技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学术带头人。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骨质疏松、中药外泌体与分子诊断学方向。长期致力于重大疾病快速检验诊断的临床与科研工作,聚焦在非编码RNA、中药外泌体领域,在骨质疏松和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有深入研究。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主任,骨质疏松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主编检验论著一部,参编外泌体专著一部,主持国自然、省自然和省科技等项目十余项,近年来带领科室课题组开展了关于中药外泌体与疾病的系列研究,有坚实的医学科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在研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多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等论文十余篇,共培养研究生4名,目前在读博士1名,硕士5名,协助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

学习经历:1999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Bioscience reports、Bioengineered等杂志审稿专家。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检验技术标准化分会免疫学组员。


张延伟2,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导。

研究方向:肌骨影像、肿瘤影像。

工作情况: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从事医学影像专业30余年,擅长肌骨、肿瘤等影像诊断。

学习经历:1989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放射诊断专业,2002年广州医科大学获得影像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磁共振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分会肌骨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分会神经学组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影像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卒中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素萍3,女,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导

研究方向:肌骨系统超声诊断。

工作情况:现任功能科副主任,医技教研室副主任。从事超声诊断工作30年,对于腹部、妇科、心脏、四肢及颈部血管、肌骨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等有丰富的临床超声诊断经验。有15年的本科教学及临床带教经验,多次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校级、省级课题多项。

学习经历:1991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200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专业。

学术兼职:广东省中西医学会超声分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超声分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委员。


张新建4,男,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麻醉学博士后,主任医师,临床医学(麻醉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麻醉基础与临床。

工作情况: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从事临床麻醉27年,能熟练进行临床麻醉、疑难危重病人救治及围术期镇痛,擅长胸心血管外科和老年骨科手术的麻醉。硕士师从珠江医院徐世元教授从事肌松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博士师从南方医院古妙宁教授从事全身麻醉的听觉神经电生理机制研究;博士后师从济南军区总医院张元信教授从事全麻机制研究。

目前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2名。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7项,目前主持在研省级课题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实用新型专利6项。2006年南方医科大学“南粤优秀研究生”;2010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第一作者);2014年参加南苏丹维和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学习经历:

1991.9—1994.6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大学专科;

2000.9—2002.6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学士;

2003.9—2006.6第一军医大学,麻醉学,硕士研究生,硕士;

2006.9—2009.6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博士;

2012.12—2016.3济南军区总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博士后。

学术兼职:《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工作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疼痛学会常委;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常委;广州市疼痛学会常委;广州市麻醉学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麻醉学会常委。


李保林5,男,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教授、主任医师,临床医学(麻醉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麻醉药防治围手术期脏器损伤等疾病

工作情况:主要从事麻醉学诊治围手术期相关危急重症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围手术期脏器保护和脑损伤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11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4本,荣获《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最佳优秀编委;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郑州市首届百年名医”等荣誉称号。

学习经历:198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得麻醉学学士学位。

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会河南省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郑州市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麻醉医师协会主任委员、郑州市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医学专家会诊中心重症专业首席专家。


中药学,学术型


硕导:吴雪茹1,涂兴明2

吴雪茹1,女,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中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经皮给药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

工作情况:毕业后一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工作,主持2018年广东省中医药局单方验方科研项目1项(资助15万元),主持实施了2015年广东省中医药强省专项基金医院中药制剂建设项目1项(温通膏300万元资助),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8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研发新制剂取得10个制剂批文。指导研究生和下级药师完成科研论文多篇,培养副高药师5人,培养硕士4名。

学习经历:1991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学术兼职:现兼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药物依赖性防治与评价分会副主任委员、药学服务创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审评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经皮给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二届医院制剂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与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广东省中药协会人用经验与医疗机构制剂转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药材》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库专家,广东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局三甲医院评审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局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评审专家,广州市科学技术咨询评审专家等学术职务。


涂兴明2,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主任中药师,中药学学术型硕导。

研究方向:中药学中药鉴定方向。

工作情况: 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工作。本人对中药鉴定学中药材性状鉴定有深入研究,多次被邀请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和广州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分会做客座教授讲授中药鉴定课程,本人负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南西院区中药房业务和中药库中药饮片入库抽检工作,目前已招收并带教五名中药鉴定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负责研究生课题和论文的指导及药学部中药鉴定知识讲授等工作。

主持省级课题两个即省科技厅科技计划课题面上项目《骨康口服液多种成分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研究》和面上项目《骨康口服液血清药物化学与血清指纹图谱研究》、主持省中医药局课题单方验方重点项目《十味骨康口服液臣药(肉苁蓉)含药血清调节骨质疏松症T淋巴细胞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面上项目《骨质疏松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十味骨康口服液的防治效果研究》和面上项目《对广州地区医院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学校创新基金面上项目《对广州地区医院使用中药炮制饮片调查研究》、省药学会2021年省临床用药研究基金(外科药学骨科镇痛专项基金)重点项目《温通膏联合艾瑞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参与了省科技厅、省中医药局若干课题。在核心期刊《中药材》杂志发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测定伤骨健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和《砂仁和白豆蔻不同炮制程度对其出油率与成分差异分析》,在核心期刊《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了《HPLC法测定骨康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在核心期刊《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发表了《不同来源野菊花的质量研究》和《HPLC 法测定肉苁蓉水提液中松果菊苷的含量》,在《海峡药学》发表了《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与应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已录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肉苁蓉防治慢性肾脏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等,共计20多篇。专著:《骨质疏松理论研究概论》,书号:ISBN978-7-5359-6971-2。广东科技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版 主编,排第二名。

学习经历

1、1991.09-1995.07 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专业  本科学士 全日制;

2、2005.09-2010.07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专业  本科硕士  统招;

3、2008.09-2011.07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推广专业  本科硕士统招。

学术兼职: 2020年1月10日被聘为广州医药行业协会医院分会会长;2018年1月11日被聘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理事;2017年10月被聘为广州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分会专家;广东省GCP(药物临床试验)专家委员会专家;广东省医疗器械临床实验检查专家委员会专家;广州GPO(药品集中采购)药事专家库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库专;广东省中医院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库专家;广州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库专家;深圳市卫康委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科技厅基础与应用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




关闭窗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工楼  
邮编:510006   技术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